尿路梗阻是指尿液排出通道受阻的病理状态,可发生在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的任何部位。这种梗阻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结石、肿瘤、炎症或先天结构异常等,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尿路梗阻的病因多样,机械性因素如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压迫较为常见。功能性因素如神经源性膀胱也可能导致排尿障碍。梗阻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上尿路梗阻常表现为腰部胀痛、肾积水,严重时影响肾功能;下尿路梗阻则以排尿困难、尿潴留为主。长期未治疗的梗阻可能引发感染、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手段,如超声、CT或尿路造影,明确梗阻部位和程度。
及时解除梗阻是治疗核心,方式取决于病因和病情。结石可通过药物排石或手术取出,肿瘤需手术或放化疗,前列腺增生可药物或手术干预。日常需注意饮水充足,避免憋尿,定期体检尤其高危人群。出现排尿异常、腰痛等症状应尽早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肾损伤。术后患者需遵医嘱随访,监测肾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