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发烧时,可采取物理降温与药物退烧结合的方式处理。体温超过38.5℃需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同时配合温水擦拭、减少衣物等物理方法辅助降温。若体温持续不降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物理降温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用32-34℃温水浸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每次10分钟左右。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防止皮肤刺激或寒战。保持室内通风,室温控制在24-26℃为宜,适当减少衣物帮助散热。多补充水分,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增加哺乳次数,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喂食米汤、稀释果汁等流质。退烧药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两种药物不宜混用。
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与伴随症状。出现持续高热39.5℃以上、抽搐、呕吐、皮疹或嗜睡等情况,需立即就医。退烧药不可预防性使用,未达38.5℃时优先物理降温。避免捂热出汗的传统做法,防止体温骤升引发高热惊厥。耳温枪测量时需清洁耳道,不同部位体温存在0.3-0.5℃差异。疫苗接种后低热通常48小时内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所有退烧措施都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