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通常在感染后2至5天左右开始发病。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一般来说,当接触到病原体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就会出现症状。在感染后的2至5天,患儿口腔内可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起初为点状或小片状,之后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若强行擦拭,可导致局部黏膜潮红、粗糙,甚至溢血。患儿可能会因口腔疼痛而出现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等表现。
鹅口疮的发病时间并不是绝对固定的,可能会因个体差异、感染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宝宝可能在感染后较短时间内就发病,而有的可能会稍晚一些。如果宝宝本身免疫力较低,或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或者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都可能更容易感染白色念珠菌且发病时间可能会提前。对于鹅口疮,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和日常护理,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和预防复发。家长要保持宝宝的口腔清洁,喂奶后可适当喂些温开水以清洁口腔。对于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乳头的清洁,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头。如果是人工喂养,要注意奶瓶、奶嘴等的消毒。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鹅口疮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