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或病毒核酸、观察持续发热或盗汗等全身症状、留意反复发生的真菌感染或肺炎等机会性感染、检查是否有长期腹泻或体重快速下降、结合高危行为史进行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或病毒核酸: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血液检测。感染后2-6周,血液中可检出病毒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免疫印迹法确认。病毒核酸检测能在感染后1-2周发现病毒遗传物质,适用于早期诊断或抗体检测不确定的情况。窗口期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需结合临床重复检测。
2.观察持续发热或盗汗等全身症状:急性期可能出现持续2-4周的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类似流感但无法自愈。进入潜伏期后症状消失,但病毒持续破坏免疫系统。晚期可表现为长期低热、夜间盗汗、全身乏力,提示免疫系统严重受损。
3.留意反复发生的真菌感染或肺炎等机会性感染:免疫系统崩溃后,平时不致病的微生物会引发疾病。如口腔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导致鹅口疮,肺孢子菌肺炎引起呼吸困难,带状疱疹频繁发作。这些感染难以治愈且易复发,是艾滋病晚期的典型特征。
4.检查是否有长期腹泻或体重快速下降:肠道易受病毒侵袭,导致慢性腹泻持续超过1个月,伴随营养吸收障碍。体重可能在3个月内下降超过10%,肌肉萎缩明显。消耗综合征是病情恶化的标志,需与其他消化道疾病鉴别。
5.结合高危行为史进行综合判断: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非法采供血等是主要传播途径。若存在高危行为后出现相关症状,应提高警惕。但单一行为或症状不能确诊,需排除其他疾病并完成实验室检测。
诊断需由专业机构完成,避免自行判断。窗口期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误差,高危行为后3个月需复查。日常接触不会传播,无需过度恐慌。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延迟就医可能加重器官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