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阻肺症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指痰湿邪气壅滞于肺,导致肺气宣降失常的病症。该病多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上犯于肺,或外感湿邪侵袭肺脏所致。主要症状包括咳嗽痰多、痰白黏稠或泡沫状、胸闷气促、舌苔白腻等,严重时可伴有喘息、喉中痰鸣等表现。
痰湿阻肺症的形成与体质、饮食、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或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功能,使水湿运化失常,湿聚成痰,痰湿上犯于肺。久居潮湿之地或外感湿邪,也可能直接侵袭肺脏,导致痰湿内阻。中医治疗以健脾化痰、宣肺止咳为主,常用方剂如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等,旨在恢复肺气宣降功能,促进痰湿排出。同时,针灸、拔罐等外治法也可辅助改善症状。
预防痰湿阻肺症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量摄入生冷、油腻及甜腻食物,以免助湿生痰。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水湿代谢。居住环境宜保持干燥通风,避免潮湿阴冷。若出现长期咳嗽、痰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治疗期间需遵医嘱,不可自行滥用止咳化痰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加重痰湿壅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