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虫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肛门周围瘙痒、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皮肤出现荨麻疹或皮疹。具体分析如下:
1.腹痛腹泻:蠕虫寄生在肠道内可能刺激肠黏膜,引发阵发性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或中上腹,伴随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稀薄,严重时可能出现黏液便或血便。肠道蠕动异常与虫体代谢产物刺激有关,部分病例因虫体阻塞肠腔导致肠梗阻。
2.肛门周围瘙痒:多见于蛲虫感染,夜间雌虫移至肛周产卵,局部皮肤受机械性刺激产生剧烈瘙痒,搔抓后易继发细菌感染。儿童患者症状更为明显,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3.体重下降:虫体大量消耗宿主摄入的营养物质,导致能量代谢失衡,患者食欲虽正常但体重持续减轻。重度感染可能伴随肌肉萎缩,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尤为常见。
4.营养不良:蠕虫长期寄生可导致铁、维生素B12等关键营养素缺乏,引发贫血、口角炎或舌炎。部分虫体吸附肠壁造成慢性失血,加重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及头晕。
5.皮肤出现荨麻疹或皮疹:虫体代谢产物或死亡后释放异种蛋白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皮肤出现红色风团或丘疹,多伴有瘙痒。幼虫移行至皮下组织时可能形成匍行疹,表现为线状隆起红斑。
感染蠕虫后需及时就医并规范用药,避免自行服用驱虫药物。保持饮食卫生,生食蔬菜、水果前彻底清洗,肉类充分煮熟。儿童应勤剪指甲并纠正吮指习惯,家庭成员集体筛查可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定期清洁居住环境,被褥及内衣高温消毒有助于阻断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