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狭窄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根治,但部分药物可以辅助缓解症状或延缓病情进展。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减轻炎症、控制感染或松弛尿道平滑肌,但无法消除已经形成的瘢痕性狭窄。对于轻度狭窄或术后辅助治疗,药物可能有一定帮助,但中重度狭窄仍需依赖手术或扩张治疗。
尿道狭窄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和抗炎药物。抗生素用于预防或治疗尿路感染,尤其在留置导尿管或术后阶段常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尿道平滑肌,改善排尿困难症状,但效果因人而异。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能抑制瘢痕增生,但临床证据有限。部分研究尝试使用丝裂霉素C等抗纤维化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药物治疗需结合病因,如感染性狭窄需足疗程抗感染,而外伤或医源性狭窄则需综合评估。
药物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排尿功能及副作用。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α受体阻滞剂可能引发低血压或头晕。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存在感染或组织损伤风险。若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尿潴留、反复感染,需及时考虑手术干预。患者应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慎用尿道灌注药物,以免加重损伤。定期复查尿流率、超声或尿道造影,评估狭窄进展。日常需保持充足水分,减少辛辣刺激饮食,预防尿路感染诱发狭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