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患者不建议自行洗耳朵。中耳炎发生时,鼓膜可能处于充血、水肿或穿孔状态,外耳道冲洗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加重损伤。正确的治疗应遵循医生指导,通常以药物控制感染和缓解症状为主。
中耳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或流脓。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慢性中耳炎可能与反复感染或鼓膜穿孔有关。治疗时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抗生素、滴耳液或抗炎药物。自行冲洗耳朵可能将外耳道的细菌或水分带入中耳腔,增加感染风险,甚至引发并发症如迷路炎或脑膜炎。
避免自行使用棉签或工具掏耳,防止损伤耳道或鼓膜。游泳或洗澡时需保护耳朵,避免进水。若出现耳部流脓、剧烈疼痛或高热,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按时用药,并定期复查。中耳炎痊愈前,禁止潜水或乘坐飞机,以免气压变化加重病情。保持耳道干燥清洁,但切勿随意冲洗,确保康复过程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