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埋线疗法使用的是可吸收的医用缝合线,通常为羊肠线或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的蛋白线。这类线体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在体内逐渐分解吸收,无需二次取出。埋线过程中,线体被植入特定穴位,通过持续刺激发挥调理作用,兼具针刺与长效穴位疗法的双重优势。
埋线疗法的核心原理在于延长穴位刺激时间。传统针灸需频繁施针,而埋入的线体可在穴位内形成温和的物理与生化刺激,持续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羊肠线含胶原蛋白,分解时激活局部免疫反应,促进血液循环;合成线则通过机械张力影响神经传导。临床常用于慢性病调理,如腰腿痛、胃肠功能紊乱及肥胖症,尤其适合需长期治疗的患者。操作时需结合辨证选穴,精准把握埋线深度与线体长度。
实施埋线疗法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感染风险。过敏体质者需提前测试线体材质,术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酸胀,属正常反应,但持续发热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就医。孕妇、皮肤溃烂处及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埋线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一周内忌剧烈运动或揉搓施术部位。疗程间隔通常为2-4周,具体需根据个体反应调整。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及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至关重要,确保安全性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