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需要注意保持水分补充、调整饮食结构、注意卫生防护、观察病情变化、避免滥用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水分补充: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容易引发脱水。应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少量多次饮用。婴幼儿可继续母乳喂养,必要时增加喂养频率。补液量应根据腹泻次数和尿量调整,确保尿液颜色清淡。若出现口干、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
2.调整饮食结构:腹泻期间需避免高糖、高脂肪及粗纤维食物,减轻肠道负担。婴幼儿可继续原有喂养方式,适当减少单次奶量。年长儿可进食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腹泻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避免骤然增加食量。乳糖不耐受者需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
3.注意卫生防护:腹泻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需严格做好手部清洁,处理排泄物后彻底洗手。餐具、玩具每日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粪便需妥善处理,防止污染水源或食物。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应隔离防护。哺乳期母亲需注意乳头清洁。
4.观察病情变化: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尿量,监测体温变化。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嗜睡或抽搐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注意观察皮肤弹性、囟门凹陷等脱水体征。慢性腹泻需排查过敏或吸收不良等潜在问题。用药后需关注不良反应。
5.避免滥用药物:止泻药可能抑制病原体排出,加重病情,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仅针对细菌感染,盲目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微生态制剂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发热时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中药需辨证施治,不可自行服用偏方。
腹泻期间需保持臀部清洁,每次排便后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预防红臀。居住环境应通风透气,避免着凉。密切接触者出现症状需及时排查。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长期腹泻需进行营养评估,必要时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