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但不是一定会引起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引发的炎症会促进胃部上皮干细胞增殖,进而引发胃部肿瘤。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导致胃黏膜反复发炎,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如果这些病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能逐渐发展为胃癌。不过,从幽门螺杆菌感染发展到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个体的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
如果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要重视但不必过度恐慌。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尽量不吃生冷食物,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的方案。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医嘱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以确保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同时,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这样可以早期发现胃部病变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