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常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下腹不适。
急性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细菌通过尿道逆行进入膀胱,在尿液中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女性由于尿道较短且靠近肛门,更易发生感染。典型症状包括排尿时有灼烧感、尿液浑浊或带血,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低热。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尿常规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尿培养以明确病原菌。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磷霉素、呋喃妥因或喹诺酮类,疗程通常为3-7天。
预防急性膀胱炎需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女性排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避免长时间憋尿,保持充足饮水以稀释尿液并促进细菌排出。性行为后及时排尿可减少细菌侵入风险。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需警惕感染。若症状反复发作或伴随高热、腰痛,需警惕上尿路感染,应及时就医排除肾盂肾炎。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性。治疗期间应遵医嘱完成疗程,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