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合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处理发热咳嗽等症状、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恢复。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细菌性肺炎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足疗程用药。支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用药需持续至热退后3天。病毒性肺炎一般不用抗生素,但合并细菌感染时仍需使用。用药期间需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方案。
2.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痰液黏稠者可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配合拍背排痰。呼吸困难者给予氧疗,严重缺氧需机械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体位引流有助于分泌物排出,但操作需轻柔避免损伤。
3.合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发热及呼吸急促易导致脱水,需根据脱水程度补充液体。轻中度脱水首选口服补液,重度需静脉输液。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酸碱失衡。
4.对症处理发热咳嗽等症状: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避免惊厥发生。干咳剧烈影响休息者可短期用镇咳药,痰多者禁用。喘息明显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合并过敏症状时加用抗组胺药。所有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5.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恢复: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母乳喂养婴儿继续哺乳,人工喂养者适当稀释配方奶。重症患儿可短期使用肠外营养,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咳嗽。
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并发症发生。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遵医嘱定期复查胸片或血常规,确保彻底治愈。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疗程,防止病情反复。注意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