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初期治疗需遵循规范用药、联合用药、全程治疗、定期复查、加强营养。具体分析如下:
1.规范用药:肺结核初期需严格按医嘱服用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等。每日固定时间服药,避免漏服或擅自停药,否则易导致耐药性。药物剂量需根据体重和病情调整,肝功能异常者需谨慎用药。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恶心、皮疹等副作用,需及时就医处理。
2.联合用药:单一药物易引发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初期需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通常采用四联疗法,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组合。联合用药可覆盖不同生长状态的结核分枝杆菌,提高杀菌效果。用药方案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避免无效治疗。
3.全程治疗:肺结核治疗周期通常为6至9个月,分强化期和巩固期。强化期持续2个月,以快速杀灭活跃菌群;巩固期减少药物种类,彻底清除残留细菌。即使症状消失也不可中断治疗,否则易复发或转为耐药结核病。
4.定期复查:治疗期间需每月复查痰涂片和胸部影像学,评估细菌转阴情况。每3个月检查肝功能,避免药物性肝损伤。根据复查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治疗有效性。若出现耐药迹象,需及时更换二线药物。
5.加强营养:肺结核属于消耗性疾病,需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如鸡蛋、瘦肉等。维生素和矿物质可增强免疫力,促进病灶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以减少肺部刺激。营养不良会延长疗程,影响药物效果。
治疗期间需保持居所通风,避免传染他人。出现发热、咯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药物需避光密封保存,避免受潮失效。严格遵循医嘱是治愈的关键,不可轻信偏方或自行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