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是指在夏季因高温、湿热等气候因素导致的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常见表现包括食欲减退、乏力、头晕、胸闷、多汗、睡眠质量下降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或低热。这些症状多与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和调节功能紊乱有关。
苦夏症状的发生与高温高湿环境密切相关。气温升高时,人体需要通过排汗散热,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易引发脱水或电解质失衡。消化系统功能受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导致食欲不振。持续出汗可能造成钾、钠等矿物质缺乏,引发肌肉痉挛或心悸。湿热环境还会影响睡眠周期,导致白天精神萎靡。部分人群可能出现夏季皮炎,表现为皮肤瘙痒、红疹,这与汗液刺激和真菌滋生有关。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症状通常更为明显,因其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预防苦夏需注意保持环境通风凉爽,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外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增加绿豆、冬瓜等清热食材,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衣着选择吸湿透气的棉质面料,出汗后及时擦干避免着凉。空调温度建议维持在26℃左右,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合理使用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但不宜过量依赖。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耐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