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艾灸的常用部位有足三里、神阙、大椎、肺俞、身柱。具体分析如下:
1.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方约四横指处。此穴位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增强免疫的作用。艾灸足三里可改善消化功能,缓解食欲不振或腹泻症状。操作时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2.神阙:即肚脐中央。此穴位为任脉要穴,能温补元气、调和气血。艾灸神阙常用于缓解腹痛、腹泻或体质虚弱。操作时需避开破损皮肤,艾条距离以温热为宜。
3.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位属督脉,可散寒解表、提升阳气。艾灸大椎适用于感冒初期或畏寒症状。操作时需固定患儿头部,避免移动导致灼伤。
4.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旁开一寸半。此穴位属足太阳膀胱经,主司呼吸系统功能。艾灸肺俞可缓解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操作时需注意背部保暖,避免受凉。
5.身柱: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位为督脉重要腧穴,具有强健体质、促进发育的作用。艾灸身柱常用于体弱多病或发育迟缓的儿童。操作时需控制艾灸时间,每次不超过10分钟。
艾灸过程中需保持环境温暖无风,避免直接吹风。选择优质艾条,确保燃烧均匀无杂质。观察皮肤反应,出现红肿应立即停止。艾灸后适当补充温水,避免剧烈活动。体质特殊或皮肤敏感者需谨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