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骨折后骨折移位的症状包括局部明显肿胀与瘀斑、患肢负重或活动时疼痛加剧、踝关节稳定性下降、足部外观畸形或异常突出、踝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明显肿胀与瘀斑:外踝骨折移位常伴随软组织损伤,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皮下瘀斑。肿胀程度与骨折严重性相关,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引发麻木感。早期冷敷可减轻肿胀,但需结合影像学判断骨折情况。
2.患肢负重或活动时疼痛加剧:移位骨折端摩擦周围组织,刺激痛觉神经末梢。疼痛在站立或行走时尤为明显,可能放射至足底。需避免过早负重,防止骨折端进一步错位。
3.踝关节稳定性下降:骨折移位破坏踝关节外侧韧带附着点,导致关节松动。表现为行走时踝部无力或突然打软,需通过支具固定恢复稳定性。
4.足部外观畸形或异常突出:骨折端移位可能造成外踝局部隆起或凹陷,与健侧对比明显。严重移位可能合并距骨脱位,需手法复位或手术矫正。
5.踝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移位骨折导致关节面不匹配,影响屈伸及旋转功能。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需早期干预恢复关节对位。
骨折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饮食应补充钙质及蛋白质,促进骨痂形成。康复期间注意保暖,避免局部受凉影响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