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溶血性黄疸需及时就医进行蓝光治疗、根据情况输注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严重时考虑换血疗法、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加强喂养促进排泄。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进行蓝光治疗:蓝光治疗是溶血性黄疸的首选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分解体内游离胆红素,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治疗时需遮盖婴儿眼睛及生殖器,避免光损伤。治疗时长根据胆红素水平调整,通常持续12-48小时。若胆红素下降不理想,需结合其他干预措施。
2.根据情况输注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可与游离胆红素结合,减少胆红素进入脑部风险,适用于胆红素升高较快或接近危险值的患儿。免疫球蛋白用于抑制溶血反应,减少红细胞破坏,适用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两种药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
3.严重时考虑换血疗法:当胆红素水平极高或光疗无效时,换血可快速清除体内胆红素及致敏抗体。操作需在专业医院进行,严格匹配血液型号,监测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术后仍需继续光疗巩固效果,并预防感染或贫血等并发症。
4.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每日通过经皮检测或抽血动态观察胆红素变化,评估治疗效果。高峰期为出生后3-5天,需警惕胆红素脑病风险。记录喂养、排泄及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加强喂养促进排泄: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促进肠道蠕动和胆红素随粪便排出。必要时补充葡萄糖水,但避免过度稀释喂养。监测体重及尿量,确保摄入充足,防止脱水加重黄疸。
治疗期间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延误就医,保持婴儿皮肤清洁以防感染。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观察病情变化,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复查。母婴血型不合者应提前告知医生,以便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