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发的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加速。常见症状包括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新生儿溶血症的典型表现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进展迅速,皮肤和巩膜明显黄染。贫血症状可能伴随苍白、心率增快、喂养困难等。部分患儿会出现肝脾肿大,触诊时可发现腹部膨隆。重症病例可能发生核黄疸,表现为嗜睡、肌张力低下甚至抽搐,提示胆红素已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需紧急干预。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多,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尤其是间接胆红素占主导。
发现新生儿黄疸进展快或伴有贫血时,需立即就医。光照疗法是降低胆红素的首选措施,严重贫血需输血或换血治疗。母婴血型检测如Rh或ABO系统有助于早期诊断。母乳喂养并非禁忌,但需监测胆红素变化。孕期产检中,O型血或Rh阴性孕妇需警惕胎儿溶血风险,必要时进行抗体筛查及干预。出院后定期随访血红蛋白及神经发育评估至关重要,避免遗留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