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需及时就医固定、避免患侧肢体活动、遵医嘱使用药物缓解疼痛、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固定:锁骨骨折后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医生会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常用八字绷带或锁骨带固定,保持骨折端稳定。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移位或开放性骨折,通过钢板或钢钉内固定。固定期间需保持姿势正确,避免绷带松动影响愈合。
2.避免患侧肢体活动:骨折初期需严格限制患侧肩膀和手臂活动,防止骨折端移位。日常活动时用健侧手臂代替,避免提重物或突然用力。睡眠时选择仰卧位,在背部垫软枕减轻压力。固定期间禁止剧烈运动,直至医生确认骨折愈合。
3.遵医嘱使用药物缓解疼痛:骨折后可能出现肿胀疼痛,医生会开具非甾体抗炎药或镇痛药。按时服药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恢复。不可自行增减药量,尤其避免长期依赖止痛药。若出现药物过敏或胃肠不适,需立即复诊调整方案。
4.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固定后需按医生要求定期拍片检查,确认骨折对位和愈合进度。若发现愈合延迟或移位,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复查时需携带既往影像资料,方便医生对比评估。通常愈合需6-8周,但个体差异较大,不可自行拆除固定装置。
5.康复训练恢复功能:拆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如钟摆运动。随着愈合进展,增加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避免僵硬。后期可加入抗阻训练强化肌肉,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防止二次损伤。
恢复期间饮食需均衡,适当补充钙质和蛋白质。保持固定装置清洁干燥,避免皮肤压疮。如出现固定过紧、麻木或异常疼痛,应立即就医。心理上需保持耐心,避免焦虑影响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