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的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畸形、生长迟缓和神经兴奋性增高。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避免遗留后遗症。
佝偻病的典型症状包括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等骨骼改变,严重者可能出现O型腿或X型腿。患儿常伴有多汗、夜惊、易激惹等神经精神症状。发病原因多与日照不足、饮食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有关。治疗以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为主,轻症患儿每日口服维生素D制剂,配合阳光照射即可改善;重症需大剂量冲击治疗或联合钙剂调整。同时需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等。
预防佝偻病的关键是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婴幼儿每日需晒太阳15-30分钟。母乳喂养的婴儿应按时补充维生素D滴剂,配方奶喂养者需计算每日摄入量是否达标。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避免维生素D过量导致中毒。若出现骨骼严重畸形,可能需骨科干预。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症状变化,避免盲目补钙或延误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