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治疗需遵循规范用药、加强营养、隔离防护、定期复查、对症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规范用药:肺结核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需严格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疗程通常为6至9个月。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避免产生耐药性。药物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
2.加强营养:肺结核患者需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营养不良会降低免疫力,影响康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病灶修复。
3.隔离防护: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传染性,患者需佩戴口罩,避免近距离交谈。居住环境保持通风,痰液需消毒处理。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筛查。传染性消失前避免前往公共场所。
4.定期复查:治疗期间需每月复查痰涂片、胸部影像学及肝功能。痰菌转阴是疗效的重要指标。影像学可观察病灶变化。肝功能异常需调整用药方案。全程监测确保治疗有效性。
5.对症处理:发热者可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咳嗽剧烈可用镇咳药,痰多者配合祛痰治疗。咯血需绝对卧床,必要时用止血药物。合并其他感染时需联合抗生素。
治疗期间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居住环境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轻信偏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就医。康复后仍需定期随访,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