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临床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或不适、皮肤巩膜黄染、肝区肿大或触痛。具体分析如下:
1.乏力:慢性肝炎患者常出现持续性的体力下降,表现为精神不振、活动耐力减弱。由于肝脏代谢功能受损,能量合成不足,体内毒素积累,影响肌肉和神经的正常功能。部分患者伴随睡眠障碍,进一步加重疲劳感,这种乏力休息后难以缓解,与普通劳累有明显区别。
2.食欲减退:肝脏参与消化酶的合成与胆汁分泌,慢性肝炎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出现厌油腻、早饱感,甚至闻到食物气味诱发恶心。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引发体重下降、贫血,严重时出现低蛋白血症,导致下肢水肿或腹水。
3.右上腹隐痛或不适:肝脏炎症刺激肝包膜或周围组织,产生钝痛、胀闷感。疼痛可能放射至右肩背部,尤其在劳累或进食高脂食物后加重。部分患者伴随腹胀、嗳气,易误诊为胃病,需结合触诊与影像学检查鉴别。
4.皮肤巩膜黄染: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黄疸,表现为皮肤发黄、尿液颜色加深。慢性肝炎的黄疸通常呈渐进性,可能伴随皮肤瘙痒。黄疸程度与肝细胞损伤范围相关,长期未消退可能提示病情进展至肝硬化阶段。
5.肝区肿大或触痛:炎症反复发作可引起肝脏体积增大,体检时肋缘下可触及质地偏硬的肝脏边缘。叩击肝区出现叩痛,部分患者伴随脾脏肿大。触诊需注意与胆囊疾病区分,避免漏诊合并存在的胆道问题。
慢性肝炎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饮酒及使用肝毒性药物。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为主,控制腌制食品摄入。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水肿、意识模糊等情况应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有助于减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