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附件黄体囊肿是卵巢在排卵后形成的生理性囊肿,由黄体持续存在或过度发育引起,多数属于良性病变。
黄体是排卵后卵泡壁结构在卵巢内形成的临时内分泌腺体,主要分泌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若黄体未按时退化或内部积液增多,可能形成黄体囊肿。这类囊肿通常体积较小2-5厘米,多数无症状,部分可能伴随轻微下腹坠胀或月经周期延长。妊娠期黄体囊肿可能持续存在至孕中期,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激素支持。少数情况下,囊肿体积过大或发生破裂、扭转,可能引发急性腹痛或内出血,需及时就医。
超声检查是诊断黄体囊肿的主要方式,典型表现为单侧卵巢无回声囊性结构,囊壁血流丰富。无症状的小囊肿通常无需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可自然消退。若囊肿持续增大或出现剧烈腹痛、发热等症状,需警惕破裂或感染风险,必要时通过药物或手术干预。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受压,减少囊肿破裂概率。育龄女性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妊娠合并黄体囊肿者应遵医嘱监测,避免盲目服用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