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楂是中药山楂的一种,特指南方地区出产的山楂,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等功效。作为药食同源的品种,南楂在中医药理论中被归类为消导药,常用于治疗肉食积滞、胃脘胀满等消化系统症状。其药用部位主要为成熟果实,炮制方法包括生用或炒用,不同制法对药效发挥有直接影响。
南楂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所含的有机酸、黄酮类及维生素等活性成分。山楂酸、柠檬酸等有机酸能增强胃液分泌,促进脂肪分解;槲皮素、金丝桃苷等黄酮类物质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临床常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辅助治疗,与丹参、三七配伍可增强活血效果。现代研究证实其提取物具有降血脂、抗氧化作用,但需注意野生品种与栽培品种的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生山楂偏于消食,焦山楂更长于止泻,需根据证候选择。孕妇及胃酸过多者慎用,避免空腹大量服用。
使用南楂需辨证施治,气滞型消化不良适用,脾胃虚弱者需配伍白术等健脾药。不可替代降脂西药,长期服用需监测凝血功能。贮藏应置于通风干燥处,霉变果实禁止入药。与抗凝药物同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外科手术前应停用。药典规定每日用量为9-12克,超量可能引起胃黏膜刺激。实验显示其乙醇提取物对动物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临床用量需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