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脐疝是由于脐部发育不全或腹壁肌肉薄弱,导致腹腔内容物通过脐环向外突出形成的。这种情况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因腹壁肌肉和筋膜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脐环闭合不全,腹腔内压力增高时容易形成脐疝。
脐疝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胎儿时期,脐带通过脐环连接母体,出生后脐带脱落,脐环应逐渐闭合。若闭合不全,腹壁肌肉和筋膜未能完全覆盖脐环,腹腔内肠管或脂肪组织可能在哭闹、咳嗽或排便时受压,从薄弱处膨出。家族遗传、营养不良或某些先天性疾病也可能增加脐疝的发生风险。大多数脐疝直径较小,通常在1-2cm左右,表现为柔软无痛的包块,安静或平卧时可自行回纳。
发现小儿脐疝后,需密切观察其变化。避免频繁哭闹或剧烈活动,以减少腹压增高。穿戴宽松衣物,防止摩擦或压迫疝囊。多数情况下,脐疝会在1-2岁内随着腹肌发育自然闭合,无需特殊治疗。若疝环直径超过2cm、长期未回纳或出现红肿、疼痛、呕吐等症状,可能发生嵌顿,需及时就医处理,避免肠管缺血坏死。日常护理中,无需过度按压或捆绑疝囊,以免造成损伤。定期随访检查,确保脐疝无进展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