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肺病常见的种类有肺吸虫病、肺包虫病、肺弓形虫病、肺蛔虫病、肺丝虫病。具体分析如下:
1.肺吸虫病:主要由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引起,幼虫在肺部移行并形成囊肿。常见症状包括咳嗽、胸痛、咯血,痰中可能检出虫卵。影像学可见肺部多发性结节或空洞,易误诊为结核或肿瘤。诊断依赖痰液或粪便虫卵检查,治疗常用吡喹酮或三氯苯达唑。
2.肺包虫病:由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寄生导致,形成肺部包囊。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影像学显示圆形或类圆形囊性病变,边缘清晰。需避免穿刺以防囊液泄漏引发过敏,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阿苯达唑。
3.肺弓形虫病:弓形虫经血液播散至肺部,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急促,严重者可致肺炎。胸部CT可见弥漫性间质改变或结节影。诊断依靠血清学检测或组织活检,治疗首选磺胺嘧啶联合乙胺嘧啶。
4.肺蛔虫病:蛔虫幼虫在肺部移行引发炎症反应,常见于儿童。症状为一过性咳嗽、气喘,偶有血痰。胸片显示游走性浸润影,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多数可自愈,重症需使用阿苯达唑或甲苯咪唑驱虫。
5.肺丝虫病:班氏丝虫或马来丝虫感染后,微丝蚴阻塞淋巴管导致肺部病变。慢性期可致淋巴管炎、肺纤维化,表现为咳嗽、胸痛、乳糜胸。夜间采血检出微丝蚴可确诊,治疗以乙胺嗪为主,需结合对症支持。
预防寄生虫肺病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蝲蛄等。接触疫水时做好防护,定期驱虫。出现呼吸道症状及时就医,完善寄生虫相关检查。影像学与实验室结果需综合分析,避免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