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奶时嘴巴出现白泡,通常是由于吸吮摩擦或口腔黏膜轻微受损引起,属于常见现象,无需过度担心。这种情况多与宝宝吸吮力度、姿势不当或口腔环境有关,多数可自行恢复。若白泡伴随红肿、疼痛或影响进食,则需进一步观察或就医检查。
白泡的形成主要与宝宝吸吮时嘴唇与乳头或奶嘴反复摩擦有关。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频繁吸吮可能导致局部角质层轻微剥离,形成透明或白色小泡。母乳喂养时,若含接姿势不正确,如仅含住乳头而非大部分乳晕,会增加摩擦几率。使用奶瓶时,奶嘴过硬或流速不合适也可能导致类似问题。部分宝宝唾液分泌较少,口腔湿润度不足时更易出现黏膜损伤。通常情况下,白泡会在几天内自行消退,期间保持喂养姿势正确、避免过度刺激即可。
注意观察白泡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拒奶、哭闹或口腔内其他部位出现白膜。若白泡持续超过一周、面积扩大或出现溃烂,需警惕鹅口疮等真菌感染,应及时就医。日常喂养前可清洁双手,母乳喂养者需保持乳头清洁干燥,奶瓶喂养者应选择适宜流速的奶嘴。避免强行擦拭白泡或用尖锐物品挑破,以免造成继发感染。哺乳后可用棉签蘸取少量温水轻拭宝宝口腔,保持口腔湿润。若宝宝无明显不适且进食正常,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密切观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