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的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影像学检查、凝血功能评估、血常规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肝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是急性肝炎诊断的基础项目,主要观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这些指标能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及胆汁淤积情况。谷丙转氨酶升高通常提示肝细胞急性损伤,胆红素水平异常则可能伴随黄疸。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有助于判断胆汁排泄是否受阻。
2.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通过血清学检测确定肝炎类型,如甲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等。不同病毒标志物阳性可明确病因,指导后续治疗。乙型肝炎还需检测病毒载量,丙型肝炎可能需进一步核酸定性。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是常用手段,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有无腹水。必要时进行CT或磁共振成像,评估肝实质病变程度,排除胆道梗阻或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能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风险。
4.凝血功能评估: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这些指标反映肝功能储备,严重异常提示肝衰竭可能,需紧急干预。
5.血常规分析:白细胞计数可区分细菌感染或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可能提示脾功能亢进或肝硬化倾向。血红蛋白水平异常需警惕溶血或出血风险。
急性肝炎患者需避免饮酒及使用肝毒性药物,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为主。出现乏力、黄疸加重或意识模糊应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肝功能及病毒标志物,动态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