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黄疸高通常意味着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超出正常范围,可能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引起。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有限,容易出现暂时性黄疸,但若数值持续升高或出现异常症状,则需警惕潜在疾病风险。
黄疸高的常见原因包括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或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内自行消退;母乳性黄疸与母乳成分相关,可能持续较久但通常无害。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溶血性疾病如ABO溶血、感染、胆道闭锁等引起,需及时干预。胆红素过高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引发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密切监测黄疸指数和变化趋势至关重要。医生会通过皮测或血检评估胆红素水平,结合出现时间、进展速度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观察黄疸需注意皮肤黄染范围是否扩展至四肢或手足心,是否伴有嗜睡、拒奶、尖叫或肌张力异常等危险信号。避免过度依赖肉眼判断,不同光线下色差可能造成误判。母乳喂养可适当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但不应擅自停母乳。晒太阳需谨慎控制时长并避免直射眼睛。任何异常需立即就医,切勿自行用药或偏方治疗。早产儿、低体重儿或溶血高危患儿需更严格随访,必要时接受光疗或换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