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和乙肝的区别是传播途径不同、病程长短不同、慢性化风险不同、疫苗预防方式不同、检测指标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传播途径不同: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感染者粪便后未彻底清洁双手。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分娩过程感染等。甲肝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较短,乙肝病毒抵抗力更强。
2.病程长短不同:甲肝多为急性感染,潜伏期2至6周,发病后症状明显但通常4至8周自愈,极少转为慢性。乙肝潜伏期较长,可达1至6个月,部分感染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病毒可能长期潜伏,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3.慢性化风险不同:甲肝不会导致慢性感染,康复后体内产生持久免疫力。乙肝感染者中约5%至10%可能转为慢性,尤其婴幼儿感染后慢性化风险更高,需长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
4.疫苗预防方式不同:甲肝疫苗需接种2剂次,间隔6至12个月,主要用于儿童或高危人群。乙肝疫苗需接种3剂次,按0、1、6月程序完成,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需接种首剂,两者疫苗成分和免疫机制完全不同。
5.检测指标不同:甲肝通过检测血清中抗甲肝病毒抗体确诊,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乙肝需检测表面抗原、核心抗体等多项指标,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可判断为慢性感染。
感染后需及时就医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日常注意饮食卫生,不共用剃须刀或牙刷等个人物品。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时需排查肝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