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神志病有不寐、郁证、癫狂、痫病、脏躁。具体分析如下:
1.不寐:不寐指以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志病,多与阴阳失调、气血不足相关。临床常见难以入睡、易醒多梦、睡眠浅等症状,长期不寐可导致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治疗需调和阴阳,如酸枣仁汤养心安神,或黄连阿胶汤清热除烦。针灸选穴以神门、内关为主,配合情志调摄,避免思虑过度。
2.郁证:郁证因情志不畅导致气机郁滞,表现为情绪低落、胸胁胀满、嗳气叹息。肝气郁结是核心病机,久则化火或伤及脾肾。逍遥散疏肝解郁,越鞠丸调理气血。需注重移情易性,通过导引、音乐等舒缓情志,避免长期压抑。
3.癫狂:癫狂分为癫证与狂证,癫证沉默呆滞、喃喃自语,狂证躁动打骂、不避亲疏。痰火扰神或阴虚阳亢是常见证型,治以涤痰开窍或滋阴降火,如生铁落饮镇惊安神。需结合情志疏导,减少外界刺激。
4.痫病:痫病以突然昏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为特征,与风痰闭阻相关。定痫丸豁痰熄风,发作期针刺人中、涌泉。平时需避免惊恐刺激,饮食忌肥甘厚味以防痰湿内生。
5.脏躁:脏躁多见于女性,表现为悲伤欲哭、心神不宁,与阴血亏虚相关。甘麦大枣汤养心润燥,配合白芍、当归补血柔肝。需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劳累耗伤阴血。
神志病的调理需结合药物、针灸与情志干预,重视整体平衡。不同病症虽表现各异,但均与脏腑气血失调密切相关,治疗时需辨证施治,兼顾形神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