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感冒确实可能引发鼻窦炎。感冒期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若未及时缓解,可能阻塞鼻窦开口,导致分泌物滞留,继发细菌感染,最终发展为鼻窦炎。
感冒病毒或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时,鼻腔和鼻窦黏膜会同步出现炎症反应。正常情况下,鼻窦通过狭窄的通道与鼻腔相通,分泌物可自然引流。但当感冒持续时间较长,黏膜持续水肿可能堵塞这些通道,使鼻窦内形成负压,黏液积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常见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趁机繁殖,引发急性鼻窦炎。若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可能转为慢性鼻窦炎,伴随鼻塞、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过敏性鼻炎或免疫力低下者感冒后更易继发鼻窦炎。
预防感冒继发鼻窦炎需注意及时治疗原发病。感冒期间保持鼻腔通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或遵医嘱使用减充血剂,但后者不宜超过一周。多饮水有助于稀释分泌物,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病原体逆行进入鼻窦。若感冒超过10天仍流脓涕、面部胀痛或发热,需警惕鼻窦炎可能,应尽早就医。日常增强体质、接种流感疫苗、控制过敏原接触也能降低风险。慢性鼻窦炎患者需规范治疗,避免盲目用药导致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