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感染手足口病后可能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手部和足部皮疹、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具体分析如下:
1.发热:成人手足口病初期常见症状为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持续1-3天。发热可能伴随寒战或头痛,部分病例会出现反复低热。发热机制与病毒侵入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体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影响体温调节中枢。
2.口腔疱疹或溃疡:口腔黏膜出现红色小疱疹,多见于舌缘、颊黏膜和硬腭,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溃疡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有红晕,进食时疼痛明显。唾液分泌可能增多,因疼痛导致吞咽困难,严重者需流质饮食。
3.手部和足部皮疹:手掌、足底及指趾间出现红色斑丘疹,直径2-5毫米,部分发展为小水疱。皮疹通常不痒,疱壁较厚不易破裂,5-7天后自行消退不留疤痕。少数病例皮疹可延伸至臀部或膝盖。
4.全身乏力:病毒血症期间常见肌肉酸痛和倦怠感,与炎症因子释放有关。疲劳程度因人而异,轻者仅感四肢沉重,重者可能出现嗜睡。症状多在发热消退后持续2-3天,恢复期需避免剧烈活动。
5.食欲减退:口腔溃疡疼痛直接影响进食,同时病毒代谢产物抑制消化酶活性。部分病例伴有轻微恶心,但呕吐少见。建议选择温凉软食,少量多餐补充营养。
病程中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皮疹避免抓挠,穿宽松棉质衣物;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餐具毛巾单独消毒;症状加重或持续5天未缓解应及时就医。恢复期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指甲脱落等迟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