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脊液漏、癫痫发作、感染、脑积水。具体分析如下:
1.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后脑组织水肿或血肿形成会导致颅腔内容物增加,超出代偿能力时引发颅内压增高。典型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或脑疝。需通过影像学评估病因,及时采用脱水药物或手术减压,避免脑干受压造成不可逆损伤。
2.脑脊液漏:颅底骨折可能撕裂硬脑膜,导致脑脊液经鼻腔或耳道外溢。表现为清亮液体持续流出,可能伴随头痛或低颅压症状。存在逆行感染风险,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用力咳嗽或擤鼻,多数可自愈,严重时需手术修补。
3.癫痫发作:脑皮质损伤后异常放电可能引发癫痫,早期发作与急性脑水肿相关,晚期可能因瘢痕形成导致。表现为肢体抽搐、意识丧失或局部感觉异常。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定期监测脑电图,避免诱发因素如疲劳或强光刺激。
4.感染:开放性损伤或手术操作可能引入病原体,引发脑膜炎、脑脓肿或切口感染。表现为发热、颈强直或局部红肿化脓。需严格无菌操作,早期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清除坏死组织或引流脓液,延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5.脑积水:出血或炎症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导致脑室扩张。表现为进行性痴呆、步态不稳或尿失禁。轻度可通过脱水缓解,严重时需行分流术引流积液,长期随访防止分流管堵塞或感染。
颅脑损伤后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及时复查影像学。避免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保持呼吸道通畅。饮食以易消化高蛋白为主,控制钠盐摄入。康复期配合针灸或肢体训练,减少后遗症。出现异常症状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