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筛通过并不代表绝对安全,只能说明胎儿患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较低。唐筛是一种筛查手段,而非确诊检查,其准确性存在一定局限性。即使结果显示低风险,仍存在漏检可能,后续产检仍需重视。
唐筛主要针对21-三体、18-三体等染色体异常进行风险评估,但无法覆盖所有出生缺陷。胎儿发育涉及遗传、环境等多重因素,结构异常、单基因疾病等无法通过唐筛发现。例如,神经管缺陷需结合超声检查,而微小基因变异需依赖无创DNA或羊水穿刺。唐筛结果受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影响,存在假阴性可能。即使风险值低于截断值,仍有极小概率存在未被检出的异常。
后续产检中,应按时完成大排畸超声、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等关键项目。若唐筛结果接近临界值或孕妇年龄超过35岁,建议进一步进行无创产前检测。出现胎儿生长迟缓、羊水异常等情况时,需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致畸物质,同时关注胎动变化。产检数据需动态评估,单一检查的通过不能完全排除风险,需结合多项指标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