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烫伤需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5分钟以上、避免使用冰块或牙膏等刺激性物质、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防止感染、及时就医评估伤情、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5分钟以上:烫伤后第一时间用流动冷水持续冲洗可迅速降低皮肤温度,减少热量对深层组织的损伤。冷水冲洗还能缓解疼痛,减轻肿胀。冲洗时间需足够,至少15分钟,确保热量彻底散出。水温不宜过低,避免冻伤。若烫伤面积较大,需注意保暖,防止体温过低。
2.避免使用冰块或牙膏等刺激性物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可能导致冻伤,加重组织损伤。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含有刺激性成分,可能引发感染或干扰医生判断。正确做法是仅用清水处理,不涂抹任何药物或偏方。若皮肤已破损,更需避免异物接触伤口。
3.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防止感染:冲洗后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棉布轻轻覆盖伤处,减少外界污染。避免使用掉絮的布料或绷带直接接触伤口。纱布不宜过紧,以免压迫伤处。若没有纱布,可用保鲜膜临时覆盖,但需确保透气性。切勿用胶带直接粘贴皮肤。
4.及时就医评估伤情:烫伤后需尽快由专业医生判断严重程度,尤其是出现水泡、皮肤发白或碳化时。面积超过手掌大小或位于面部、关节等特殊部位,必须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抗感染、止痛或进一步治疗,避免自行处理延误病情。
5.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摩擦:愈合期间需定期更换敷料,动作轻柔避免撕扯皮肤。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时避开伤口。若出现红肿、渗液或发热,可能提示感染,需复诊。结痂后不要强行剥落,待其自然脱落。
烫伤后不可挑破水泡,以免增加感染风险。恢复期间避免阳光直射伤处,防止色素沉着。饮食宜清淡,多补充蛋白质促进修复。定期随访观察愈合情况,必要时进行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