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下降是否遗传取决于具体病因。部分听力损失确实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更多情况由后天环境或疾病导致。明确家族遗传史和基因检测是判断的关键。
遗传性听力下降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可能表现为先天性耳聋或迟发性听力障碍。目前已发现超过100个与听力相关的基因,如GJB2基因突变是东亚人群常见的致聋原因。这类遗传可能是显性、隐性或伴X染色体遗传,父母携带致病基因时,子女患病风险显著增加。但并非所有遗传性听力损失都会立即显现,部分可能在中年后才逐渐发展。环境因素如噪声暴露、耳毒性药物等也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共同作用,加速听力衰退。
对于有家族听力损失史的人群,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尤其计划生育时可通过产前诊断评估风险。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音,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耳毒性药物。新生儿听力筛查至关重要,早发现可借助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及时干预。即使无家族史,突发听力下降也需尽早就医,排除突发性耳聋、中耳炎等可逆病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有助于降低获得性听力损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