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可能引起宝宝过敏,但概率相对较低。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材,通草在儿科应用中有一定历史,但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其含有潜在致敏成分。过敏反应与个体体质差异密切相关,敏感体质的婴幼儿接触后可能出现皮肤红疹、消化道不适等过敏症状。
通草含有的多糖蛋白和植物胶质是主要致敏原。临床观察显示,6个月以下婴儿因肠道屏障发育不完善,对植物性过敏原更为敏感。部分制药过程中残留的杂质也可能增加致敏风险。母乳喂养期间,母亲服用含通草的中药制剂后,微量成分可能通过乳汁传递。通草过敏往往呈现剂量依赖性,小剂量接触可能不立即显现症状,但持续积累可能诱发迟发型过敏反应。
使用含通草制剂前建议进行皮肤斑贴试验。初次接触应选择最低剂量,并密切观察48小时内是否出现眼睑水肿、荨麻疹等过敏征兆。哺乳期母亲需避免长期大量服用通草相关方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并用生理盐水清洗接触部位。严重过敏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抗组胺治疗。保存通草制品需远离儿童接触范围,防止误食引发意外过敏。中药材市场流通的通草可能存在品种混淆问题,选购时需认准正规渠道的炮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