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手腕脱臼可能出现局部肿胀、活动受限、异常姿势、哭闹不安、拒绝触碰。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肿胀:手腕脱臼后关节周围软组织可能出现充血水肿,导致局部明显肿胀。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轻度脱臼可能仅轻微隆起,严重时可见皮肤发亮。肿胀通常在受伤后1-2小时内逐渐加重,伴随皮温升高,但不会出现皮下淤血。
2.活动受限:脱臼关节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导致手腕无法自主活动。尝试屈伸或旋转手腕时,患儿因疼痛会主动抗拒动作。被动活动检查可发现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减小,且存在异常阻力,与健侧对比差异显著。
3.异常姿势:手腕可能呈现非生理性弯曲或旋转,如向尺侧偏斜或背屈角度异常增大。由于桡骨头移位,前臂与手掌的力线关系改变,从侧面观察可见腕部轮廓变形。部分情况下患肢会保持固定姿势以减轻疼痛。
4.哭闹不安: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疼痛,多通过持续哭闹表现不适。哭闹在触碰患肢或移动关节时加剧,安抚效果有限。年龄稍大的患儿可能主诉手腕酸胀或不能动,但表述常不具体。
5.拒绝触碰:保护性回避是常见反应,患儿会缩回患肢或推开检查者。触碰脱臼部位可能引发剧烈疼痛,导致肌肉反射性痉挛,进一步加重关节不稳定。需注意与单纯软组织损伤的触痛进行鉴别。
发现疑似症状时避免自行复位,不当操作可能损伤骨骺或神经血管。固定患肢后尽快就医,转运过程中减少晃动。日常需防范牵拉手腕动作,尤其提举时避免突然用力。关节复位后2周内限制剧烈活动,定期复查排除隐匿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