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化验检查单主要关注转氨酶水平、胆红素指标、蛋白含量、病毒标志物、凝血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转氨酶水平: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常见于肝炎急性期。轻度升高可能与脂肪肝或药物影响有关,显著升高提示肝细胞广泛损伤。数值超过正常值5倍需警惕急性肝炎或肝坏死。动态监测转氨酶变化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2.胆红素指标: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提示胆汁排泄障碍或肝细胞处理能力下降。间接胆红素增高可能与溶血有关,三者比例可帮助鉴别黄疸类型。胆红素持续上升伴随转氨酶下降可能发展为肝衰竭。尿胆原阳性进一步验证肝细胞性黄疸的存在。
3.蛋白含量:白蛋白降低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常见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球蛋白升高可能与免疫系统激活相关。白球比值倒置是肝功能失代偿的敏感指标。前白蛋白半衰期短,能更早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变化。蛋白电泳可辅助判断肝病发展阶段。
4.病毒标志物:甲肝抗体IgM阳性提示急性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需结合e抗原和核心抗体判断病毒复制状态。丙肝抗体阳性需进一步检测RNA确认现症感染。不同病毒标志物组合模式对应不同感染阶段。戊肝抗体检测对孕期肝炎诊断尤为重要。
5.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是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超过1.5提示肝功能明显受损。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可能伴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可预警肝衰竭风险。
化验单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避免单一指标下定论。检查前应空腹8小时以上,近期避免饮酒和服用肝损药物。不同医院检测方法和参考范围可能存在差异,复查建议在同一机构进行。急性期患者需缩短复查间隔,慢性患者应建立长期监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