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感染可能出现尿蛋白阳性结果。由于炎症反应或肾脏受累,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可能暂时性升高,但通常属于轻度异常,随着感染控制可恢复正常。
尿道感染引发尿蛋白的机制主要与泌尿系统黏膜损伤有关。细菌侵入尿道或膀胱后,局部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少量蛋白质可能渗入尿液。若感染上行至肾脏如肾盂肾炎,肾小球滤过屏障可能受损,尿蛋白含量可能进一步升高。白细胞、细菌代谢产物等混杂物质也可能干扰尿常规检测,造成假阳性。临床常见微量或1+左右的尿蛋白,若持续2+以上或伴随血尿、水肿,需警惕合并其他肾脏疾病。
确诊尿道感染后,尿蛋白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高蛋白饮食,以免干扰检测结果。复查尿常规建议在抗生素疗程结束3-5天后进行,确保感染完全控制。孕妇、糖尿病患者或既往有肾病者出现尿蛋白时,需进一步检查肾功能或尿微量白蛋白。日常需注意保持水分摄入,减少憋尿行为,预防感染复发。若尿蛋白持续存在,需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尿蛋白电泳明确性质,排除慢性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