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分为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结核性盆腔炎、淋菌性盆腔炎、非特异性盆腔炎。具体分析如下:
1.急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起病急骤,症状明显,常见下腹剧痛、高热、寒战、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呈脓性。炎症可累及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周围组织,严重时形成盆腔脓肿。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转为慢性或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必要时需手术引流脓液。
2.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期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表现为长期下腹隐痛、腰骶酸痛、月经不调及不孕。炎症反复发作可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治疗难度较大,需结合抗生素、物理疗法及中药调理,严重者需手术松解粘连。
3.结核性盆腔炎:结核性盆腔炎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病程缓慢,症状隐匿,常见低热、盗汗、消瘦及不孕。输卵管常受累,表现为增粗、僵硬或钙化。诊断需结合病史、影像学及病理检查,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疗程较长。
4.淋菌性盆腔炎:淋菌性盆腔炎由淋球菌感染导致,多伴有尿道炎或宫颈炎,表现为脓性分泌物、下腹痛及排尿困难。炎症易扩散至输卵管,导致粘连或脓肿。治疗需选用对淋球菌敏感的抗生素,性伴侣需同步治疗以防复发。
5.非特异性盆腔炎:非特异性盆腔炎病原体不明确,可能与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有关,症状轻重不一,包括下腹坠胀、白带异常等。诊断需排除其他特异性感染,治疗以广谱抗生素为主,辅以局部热敷或理疗缓解症状。
出现盆腔炎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疗程,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及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增强体质有助于恢复。定期复查确保炎症彻底消退,防止慢性化或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