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衰竭的症状包括极度疲劳与活动能力显著下降、多器官功能进行性减退、体重骤降与肌肉萎缩、意识障碍或精神萎靡、水肿与电解质紊乱。具体分析如下:
1.极度疲劳与活动能力显著下降:全身衰竭最突出的表现是持续且难以缓解的疲惫感,即使充分休息也无法改善。日常活动如行走、进食等会因体力不支而受限,严重时可能卧床不起。这种疲劳与普通劳累不同,常伴随全身机能衰退,且对刺激反应迟钝。
2.多器官功能进行性减退:心脏、肺、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逐渐恶化,可能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尿量减少或无尿。肝脏衰竭时可见黄疸或凝血异常。器官衰竭通常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需及时干预以避免不可逆损伤。
3.体重骤降与肌肉萎缩:因代谢紊乱和营养吸收障碍,患者体重短期内明显下降,肌肉体积缩小,皮下脂肪减少。骨骼突出,皮肤松弛干燥,可能伴随伤口愈合延迟或压疮形成。
4.意识障碍或精神萎靡:脑功能受损会导致嗜睡、定向力丧失或昏迷。部分患者表现为淡漠、反应迟钝或谵妄。缺氧、毒素积累或代谢异常是常见诱因,需警惕病情危重信号。
5.水肿与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或心肾功能不全引发全身水肿,以下肢或骶尾部为主。同时可能出现血钠、血钾异常,表现为抽搐、心律失常或肌无力,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
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医嘱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定期复查器官功能指标,及时调整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