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胆汁淤积症可通过肝功能检查、血清胆汁酸检测、肝胆超声检查、临床症状评估、凝血功能检查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肝功能检查:孕妇胆汁淤积症需通过肝功能检查评估肝脏健康状况。肝功能检查主要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这些指标异常升高提示肝脏可能受损或存在胆汁排泄障碍。胆汁淤积症患者通常伴随转氨酶轻度至中度升高,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上升。肝功能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结合其他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2.血清胆汁酸检测:血清胆汁酸水平是诊断孕妇胆汁淤积症的关键指标。胆汁酸在肝脏合成后通过胆汁排泄,胆汁淤积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明显升高。总胆汁酸水平超过10μmol/L具有诊断意义,严重者可达100μmol/L以上。空腹或餐后胆汁酸检测均可采用,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3.肝胆超声检查:肝胆超声检查用于排除其他肝胆疾病导致的胆汁淤积。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胆管是否扩张及胆囊有无结石。孕妇胆汁淤积症通常无胆管扩张或胆囊异常,但超声能鉴别胆道梗阻、肝炎等疾病。无创、安全的特性使其成为孕妇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4.临床症状评估:孕妇胆汁淤积症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瘙痒、黄疸及右上腹不适。瘙痒多始于手掌、足底,逐渐蔓延至全身,夜间加重。黄疸出现较晚,提示病情进展。症状评估需结合实验室检查,排除妊娠期其他皮肤病或过敏反应。
5.凝血功能检查:胆汁淤积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导致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提示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胆汁淤积症患者需监测凝血功能,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风险。
孕妇胆汁淤积症的诊断需综合多项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及妊娠周数。早期发现有助于及时干预,降低胎儿不良结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