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骨髓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持续发热且抗生素效果不佳、患肢活动受限或功能障碍、伤口长期不愈合并有脓液渗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红肿热痛:骨髓炎早期常见患处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有明显发热感,伴随持续性疼痛,夜间可能加重。疼痛多为深部钝痛或搏动性痛,按压时加剧。炎症若累及骨膜,可引发局部明显压痛,甚至出现皮肤紧绷发亮。
2.持续发热且抗生素效果不佳:患者体温常超过38℃,反复波动,常规抗生素治疗难以控制。发热多与细菌毒素释放或骨髓内化脓性感染有关,可能伴随寒战、出汗。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炎症指标异常。
3.患肢活动受限或功能障碍:炎症导致骨质破坏或关节受累时,肢体活动范围减小,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下肢骨髓炎可能出现跛行,上肢则影响抓握或抬举。严重时骨质塌陷或病理性骨折进一步限制运动功能。
4.伤口长期不愈合并有脓液渗出:开放性损伤或手术后伤口持续流脓,创面肉芽苍白,边缘发黑坏死。脓液可能带有异味,窦道形成后反复破溃,深部可见死骨碎片。慢性骨髓炎患者常见此类表现,需彻底清创处理。
5.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感染消耗体能导致疲倦、消瘦,伴随低热或盗汗。长期炎症反应影响代谢,可能出现贫血、面色苍白。儿童患者发育迟缓,成人则工作效率下降,需营养支持与抗感染同步干预。
出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影像学检查与细菌培养对确诊至关重要,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慢性骨髓炎需长期随访,防止复发或并发症。日常注意保护骨骼免受外伤,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