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发病因素包括激素水平失衡、子宫收缩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精神心理因素、体质虚弱。具体分析如下:
1.激素水平失衡: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是常见诱因,这类物质会刺激子宫强烈收缩,导致疼痛加剧。部分人群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调,影响子宫内环境稳定性,加重经期不适。
2.子宫收缩异常:子宫肌肉过度痉挛可能压迫周围血管,造成局部缺血缺氧。收缩节律紊乱会使痛感持续,尤其初潮较早或经量过多者更易出现此类问题。
3.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外部位,如卵巢或盆腔,周期性脱落时无法顺利排出。病灶周围炎症反应会刺激神经末梢,引发剧烈疼痛甚至伴随腰痛。
4.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焦虑或紧张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痛觉敏感度。情绪波动会加重盆腔充血状态,使痛经症状更明显且难以缓解。
5.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寒凝胞宫会导致经血运行不畅。部分人群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子宫失于温煦,表现为小腹冷痛且喜按喜暖。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经期受凉或过度劳累。饮食宜温热清淡,适度运动可促进气血流通。疼痛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问题,不可长期依赖止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