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特别怕冷可能与体质偏寒、气血不足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问题有关。部分人群因基础代谢率偏低、血液循环较差或缺乏足够热量储备,容易出现畏寒反应,中医则认为阳气虚弱者更易受低温影响。
从生理机制分析,长期怕冷需关注几个关键因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产热效率,导致体温调节能力下降;贫血或低血压患者因血液携氧能力减弱,肢体末梢供血不足而持续发冷;女性因雌激素水平变化和肌肉量较少,体表散热更快。缺乏运动、蛋白质摄入不足或维生素B12缺乏也会减少热量生成。中医视角下,脾肾阳虚者常表现为腰膝酸冷、手脚冰凉,需通过温补调理改善。
日常需排查是否伴随疲劳、体重异常增减或皮肤干燥等症状,及时检测甲状腺功能和血常规。饮食上增加牛肉、生姜等温性食物,避免空腹接触冷空气;适度运动可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提升耐寒力。若长时间无法缓解,建议进行内分泌系统检查,排除桥本甲状腺炎等疾病。注意保暖时避免局部过热导致低温烫伤,睡前泡脚水温不宜超过42℃。中老年人群尤其需警惕心血管异常引发的畏寒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