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皮肤痒可能是过敏反应,也可能是正常排病反应或操作不当引起的刺激。具体原因需结合症状表现和个体体质综合判断。
艾灸后皮肤痒的原因多样。过敏反应通常伴随红肿、疹子或灼热感,多见于对艾条成分敏感的人群。正常排病反应则是体内湿寒外排的表现,瘙痒程度较轻且会自行缓解。操作不当如灸量过大、距离过近或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受热刺激而发痒。区分关键在于观察伴随症状,过敏往往发展迅速且范围扩散,排病反应则局限于施灸部位且逐渐减轻。
出现皮肤痒需立即停止艾灸,用温水清洁局部,避免抓挠以防感染。轻度瘙痒可涂抹芦荟胶或薄荷膏降温舒缓;若出现大片红疹、水疱或呼吸不畅,需及时就医。后续艾灸前可小范围试灸,确认无过敏再继续。体质湿热或皮肤敏感者应缩短单次艾灸时间,选择悬灸而非直接灸,保持环境通风。日常注意记录身体反应,帮助辨别是否属于排病过程。严重过敏史人群建议咨询中医师,调整艾灸方案或改用其他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