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检查能查出鼻腔结构异常、鼻黏膜病变、鼻窦开口状态、鼻咽部肿物、鼻腔分泌物性状。具体分析如下:
1.鼻腔结构异常:鼻内镜可直接观察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鼻道狭窄等解剖学改变。这些结构异常可能导致通气障碍或反复炎症,通过内镜成像可清晰评估偏曲程度与范围,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2.鼻黏膜病变: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萎缩等变化可通过内镜明确。黏膜颜色、光泽及血管形态的异常能反映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等非特异性炎症,也可发现早期特异性病变如结核结节。
3.鼻窦开口状态:中鼻道、筛窦等自然窦口的开放程度与分泌物引流情况是检查重点。窦口阻塞常提示鼻窦炎,内镜能动态观察脓性分泌物来源,辅助判断病变范围与严重程度。
4.鼻咽部肿物:内镜可探查鼻咽顶后壁、咽隐窝等隐蔽区域,发现增生组织或新生物。肿物表面特征如溃疡、出血或菜花样外观有助于初步鉴别良性增生与恶性病变。
5.鼻腔分泌物性状:分泌物的量、黏稠度及分布位置具有诊断意义。水样分泌物多见于过敏,黏脓性分泌物常与感染相关,血性分泌物需警惕肿瘤或血管性病变。
检查前需清洁鼻腔避免分泌物干扰,操作中可能出现短暂不适但通常可耐受。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心肺功能不全者需谨慎评估风险。检查后短时间内避免用力擤鼻,出现持续出血或疼痛应及时就医。